实验装置:

实验操作: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,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(先吸有水)的塞子塞紧瓶口。倒置烧瓶,使玻璃管插入滴有酚酞的盛水烧杯中。打开止水夹,轻轻挤压胶头滴管,使少量水进入烧瓶。
实验现象:烧杯中的水由玻璃导管进入烧瓶,形成喷泉,烧杯内液体呈红色。
实验原理:进入烧瓶中的少量的水可以溶解较大量的氨,使烧瓶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,液体被压入烧瓶,形成喷泉。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,说明氨气溶于水形成了碱性溶液。
实验结论:氨极易溶于水,,氨水呈碱性。
注意事项:
- 在实验开始之前,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,若装置气密性差,很难形成喷泉。
- 圆底烧瓶充入氨气之前应该是干燥的,且圆底烧瓶中氨气要充满,若氨气过少,往往不能形成喷泉。
- 玻璃导管插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部分不能太短,以防导管过早与溶液脱离。
- 圆底烧瓶口上的塞子要塞紧,既防止漏气,又防止因受液体压力而脱落。